中國地質大學(武漢)一流本科專業(yè)建設點名單(國家級+省級)

一流本科專業(yè)建設計劃,簡稱“雙萬計劃”,即2019-2020-2021年3年建設1萬個左右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yè)點和1萬個左右省級一流本科專業(yè)點。
1、2021年度中國地質大學(武漢)一流本科專業(yè)建設點名單(國家級+省級)
2、2019-2020年度中國地質大學(武漢)一流本科專業(yè)建設點名單(國家級+省級)
序號 | 專業(yè)名稱 | 建設點級別 | 入選時間 |
1 | 經(jīng)濟學 | 國家級 | 2019 |
2 | 海洋科學 | 國家級 | |
3 | 地球物理學 | 國家級 | |
4 | 地質學 | 國家級 | |
5 | 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 | 國家級 | |
6 | 寶石及材料工藝學 | 國家級 | |
7 | 自動化 | 國家級 | |
8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國家級 | |
9 | 土木工程 | 國家級 | |
10 | 水文與水資源工程 | 國家級 | |
11 | 測繪工程 | 國家級 | |
12 | 地質工程 | 國家級 | |
13 | 勘查技術與工程 | 國家級 | |
14 | 資源勘查工程 | 國家級 | |
15 | 環(huán)境工程 | 國家級 | |
16 | 土地資源管理 | 國家級 | |
17 | 數(shù)學與應用數(shù)學 | 國家級 | 2020 |
18 | 應用化學 | 國家級 | |
19 | 地理信息科學 | 國家級 | |
20 | 地球化學 | 國家級 | |
21 | 地下水科學與工程 | 國家級 | |
22 | 行政管理 | 國家級 | |
23 | 旅游管理 | 國家級 | |
24 | 產(chǎn)品設計 | 國家級 | |
25 | 工商管理 | 省級 | 2019 |
26 | 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 | 省級 | 2020 |
27 | 地球信息科學與技術 | 省級 | |
28 | 測控技術與儀器 | 省級 | |
29 | 材料科學與工程 | 省級 | |
30 | 電子信息工程 | 省級 | |
31 | 軟件工程 | 省級 | |
32 | 空間信息與數(shù)字技術 | 省級 | |
33 | 石油工程 | 省級 | |
34 | 安全工程 | 省級 | |
35 |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tǒng) | 省級 |
3、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學科評估結果排名
序號 | 學校名稱 | 一級學科名稱 | 評估結果 |
1 | 中國地質大學 | 地質學 | A+ |
2 | 中國地質大學 | 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 | A+ |
3 | 中國地質大學 | 環(huán)境科學與工程 | B+ |
4 | 中國地質大學 | 公共管理 | B+ |
5 | 中國地質大學 | 馬克思主義理論 | B |
6 | 中國地質大學 | 海洋科學 | B |
7 | 中國地質大學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B |
8 | 中國地質大學 | 土木工程 | B |
9 | 中國地質大學 | 水利工程 | B |
10 | 中國地質大學 | 測繪科學與技術 | B |
11 | 中國地質大學 | 軟件工程 | B |
12 | 中國地質大學 | 安全科學與工程 | B |
13 | 中國地質大學 | 應用經(jīng)濟學 | B- |
14 | 中國地質大學 | 地球物理學 | B- |
15 | 中國地質大學 | 材料科學與工程 | B- |
16 | 中國地質大學 | 石油與天然氣工程 | B- |
17 | 中國地質大學 | 管理科學與工程 | B- |
18 | 中國地質大學 | 工商管理 | B- |
19 | 中國地質大學 | 控制科學與工程 | C+ |
20 | 中國地質大學 | 設計學 | C+ |
21 | 中國地質大學 | 外國語言文學 | C |
22 | 中國地質大學 | 數(shù)學 | C |
23 | 中國地質大學 | 化學 | C |
24 | 中國地質大學 | 地理學 | C |
25 | 中國地質大學 | 機械工程 | C |
26 | 中國地質大學 | 儀器科學與技術 | C |
27 | 中國地質大學 | 物理學 | C- |
28 | 中國地質大學 | 統(tǒng)計學 | C- |
29 | 中國地質大學 | 信息與通信工程 | 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