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開復懺悔:向死而生——我修的七個死亡學分(2)
更新:2018-11-27 17:10:29 發(fā)布:大學生必備網(wǎng)
第五個學分經(jīng)得住誘惑。我們小的時候,我父親跟我們說,不要愛錢,對財富來講,越多越好,但是不要貪婪的想得到更多。中國有一個通病,特別愛美。我們看到這么多古時候的皇帝,各方面的慈善家,做的各種事情都讓別人知道自己有好。我父親留給我10個字,有容則乃大,無求則更高。人死留名,我們希望做好的事情是對的,希望留名沒有任何的必要,除了孔子以外,有哪個人被大家都記住了。我相信我們每一位50年以后都沒有被別人記下來。
當你特別糾結自己“名”的時候,或許刻意,或者不刻意,都會讓自己追求名成為一種方式。比如說之前我告訴年輕人追求自己的夢想,最大化自己的影響力,做最好的自己。這個話沒有錯,如果把最大化影響力這個詞發(fā)揮到極致,每天機械化衡量影響力有沒有提升,有沒有人聽我的演講,成為我的粉絲。當我人生過去生病前的幾年,5-10年,慢慢越來越越順,越來越有更多人喜歡把我當成他們的導師,一方面出于善心的幫助年輕人,但是不可避免的,每天的追隨希望有更大的影響力。
聽起來是很灰色的地帶,影響力是好的嗎?要一點名沒有關系,我和清云大師討論這個事情的時候,他告訴我,其實人是禁不住誘惑的。你要影響力的目的就是讓世界更好,不斷做好事情,不斷衡量,我和別人都做好事就夠了,為什么算我賣了多少本書,有多少粉絲呢?這樣的過程,讓我發(fā)現(xiàn),雖然我認為我一直追求的方向和建議并沒有錯,但是如果特別機械化的追求效率,衡量每一天的結果,會讓我們變得更冷漠無情。所以我發(fā)現(xiàn),雖然我走的道路是正確的,但是過度追求名聲,讓我走偏了。
第六個學分,人人平等,善待每一個人。當你追求每一件事情影響力最大化的時候,你就想認識更多聰明的人。見創(chuàng)業(yè)者只見最頂尖的,一個青年人找你簽字,如果是普通人,你就不考慮,你會見聰明人,成功人,把自己的一圈都變成社會的頂尖人士。但是我發(fā)現(xiàn),如果真的再繼續(xù)這么做的話,其實喪失了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人人是平等的。當我得了癌癥,發(fā)的第一條微博,癌癥面前人人平等。但是我慢慢覺醒的時候,我發(fā)現(xiàn)任何事上,人人都是平等的。世界的奧妙,不允許我們渺小對人類的評估。我們憑什么說這個人是普通人,這個人不怎么樣,這個企業(yè)不會成功,這個創(chuàng)業(yè)者不行。
既然我們沒有權利,也沒有能力做評估的話,既然人人都是平等的,只要時間允許,我會秉承這樣的理念,讓我花更多的時間在網(wǎng)上和一些包括所謂的普通網(wǎng)友交流,每一周見一些想要見我的人,哪怕我們從來不認識,哪怕他們并沒有特別光輝的履歷。我建議大家,不要吝嗇給別人愛的關懷。因為你對任何人,優(yōu)秀的人,普通的人,都是一樣的。你對任何人的微笑,一個行為,都可能幫助別人,幫助生命。
第七個學分,我們的人生究竟是為什么?我覺得如果我們太狂妄的說,我們來到人生就是為了改變世界,我們懂得這么小,這么渺小,憑什么狂妄,我們世界改變了,是更好,還是更不好,每天做的每一件事都能評估出來嗎?我認為我們不必強求把改變世界作為我們的要求。如果每天拼命改變世界,那是充滿壓力的。
我認為來到人間,我們有緣認識周圍的人,好好體驗人生,結交善緣,做事問心無愧,憑良心,做人真誠平等,讓自己的每一天都能有學習,成長,其實那就足夠了。如果世界上每一個人都這么做,世界就會變得更好。如果過去我的哲學更多的是因為人生只有一次,所以要分秒必爭,征求效率做最好的自己?,F(xiàn)在我更覺得說,其實生命里很多東西,并沒有辦法用科學的方法解釋,并沒有辦法每天衡量,比如說人與人之間的緣份。從現(xiàn)在開始,我不再看世界上很多的缺陷,批評他們,我相信每一個平等的生命都是來到這里不斷學習,不斷成長。人只有有缺陷才能學習成長,我們沒有權利過分的批評別人,我們需要做的是怎么讓自己成為一個更好更完善的人。
既然每個人都在持續(xù)成長,對于那些曾經(jīng)傷害我,打擊我,或者未來打擊我的人,我不但寬恕他們,而且感謝他們,因為他們可能點醒我很多的不足。我相信人生的生命是與大宇宙連在一起的,我們有責任提升自己。我們的生命隨著心跳停止也沒關系,我們的人生只有一次,死去離開世界,如果這一生是體驗學習提升,我相信也會讓世界更美好,整個世界的群體意識也會變得更正向。
我經(jīng)過這七個教訓,我認為我們珍貴的生命旅程,應該保持著初學者的心態(tài),對世界有兒童一般的好奇心,好好體驗人生,讓每天的自己都比以前有進步有成長,不要想著改變他人,做事問心無愧,多感恩和愛你周圍的人。對人真誠、平等,這樣就足夠了。如果世界上每個人都能如此,世界就會更美好,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