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開復給中國大學生的第一封信——從誠信談起(5)
客觀、直接了當?shù)臏贤?/span>
有一次,一位中國的大學教授找到我,希望我?guī)退乙晃粐獾膶<以谒M織的會議上去作主題演講,末了還特意加了一句,最好是一個洋人。我很不以為然地對他說:“這個領(lǐng)域最具權(quán)威的人士就是在北京的一個中國人,為什么你一定要找一位洋人呢?”他表面上同意我的說法,但是他仍然請了一個美國人來作這個演講,結(jié)果效果很差。所以,我們不應(yīng)該陷入盲目的崇洋情結(jié)。我們應(yīng)該用客觀的眼光來判斷事物,而不是以他的膚色或他的居住地來決定。
有一句話說,“真理總是掌握在少數(shù)人手中”。我們理解這句話的意思,應(yīng)該有自己的眼光,有獨立思考的能力,不一定大多數(shù)人認可的,或某個權(quán)威說的,就是對的。不論是作學問、搞研究還是經(jīng)商,我們都不能盲從,要多想幾個為什么。
有了客觀的意見,你就應(yīng)該直接了當?shù)乇磉_。如果做任何事情都象“打太極拳”,會讓人不知所云,也會造成很多誤會。有一次,在微軟研究院工作的一位研究人員就自己所選擇的研究方向來征求我的意見,我作了一番分析,認為這個方向有不少問題,我個人認為對學術(shù)界的貢獻不大,但如果他堅持,我愿意支持他試著去做。結(jié)果他認為我這句話的意思實際上就是不允許他去做,所以他就選擇了其它的方向。后來他要出差時,負責行政事務(wù)的人告訴他,你可以選擇坐火車或者坐飛機。他認為行政人員實際上是在暗示他坐火車,因為坐飛機太貴。其實,他的猜測都是錯誤的。因為我們的溝通方式是直接了當,而他卻在“打太極拳”。這之后,我們通過一系列的公司文化講座,讓員工們了解到:心里想什么就講什么,不要把簡單的問題復雜化?,F(xiàn)在,研究院里這類的誤會少了很多。
拐彎抹角,言不由衷,結(jié)果浪費了大家的寶貴時間。瞻前顧后,生怕說錯話,結(jié)果是變成謹小慎微的懦夫。更糟糕的是還有些人,當面不說,背后亂講,這樣對他人和自己都毫無益處,最后只能是破壞了集體的團結(jié)。這樣的人和作風既不能面對社會,也不可能在科學研究中走出新路,更不可能在激烈的商戰(zhàn)中脫穎而出。
希望同學們能夠做到開誠布公,敢于說“不”,這才是尊重自己思想意愿的表現(xiàn)。當然,在表達你的意見時,無論反對和批評都應(yīng)是建設(shè)性的,有高度誠意的,而不是為批評而批評,為辯論而批評。我贊成的方式是提供建設(shè)性的正面的意見。在開始討論問題時,任何人先不要拒人千里之外,大家把想法都擺在桌面上,充分體現(xiàn)個人的觀點,這樣才會有一個容納大部分人意見的結(jié)論。當然,你也要學習用適當?shù)姆椒ê涂跉獗磉_你的意見,比如說不要在很多人面前讓別人難堪。這樣,你的批評才會奏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