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職面試中切忌的8件事(3)
更新:2018-12-12 17:26:44 發(fā)布:大學(xué)生必備網(wǎng)
六:目中無人
這是平常愛自高自大、口中無人的人最容易犯的毛病。不得不承認,這種人可能有些比他人高出一籌的資本,但這種資本很可能因為你的狂傲而顯得“舉重若輕”。古人說“厚積薄發(fā)”“深藏不露”,這才叫能力資本的真正積淀。縱然你有再大的資本,在應(yīng)聘時你也是處在屈于人下的地位。在主考官面前大談自己的閱歷有多么豐富,恰恰說明你這個人缺乏教養(yǎng),根本不把別人放在眼里,誰都敢得罪。目中無人的求職者大多有一種莫名的控制欲,一心想壓著別人,以顯示自己的優(yōu)勢。殊不知帶著這種心態(tài)去面試,主考官生殺大權(quán)在握,讓他畢恭畢敬地聽你“指點江山”,他心中的無明火豈不呼啦呼啦扇起?你惹了主考官,你還面試干什么呀!
七:濫用時尚語
年輕人追求時尚并不是件壞事,但時尚從某種角度上反映了一個人對現(xiàn)實的反叛心理。有些年輕人知識能力比較一般,但對時尚卻很著迷,平常說話也總喜歡使用時尚用語,結(jié)果到求職面試時也像“上網(wǎng)吹泡泡”一樣無所顧忌,動輒用很時髦的網(wǎng)絡(luò)時尚用語和主考官“兜話題”,以為這樣做既能彌補自己知識能力上的不足,又能讓主考官認為自己很“前衛(wèi)”,很可人,因此而被錄用。殊不知敢當主考官的人大多數(shù)都不是省油的燈。你的輕浮語言又怎能擋得住他那銳利的洞察眼力呢?
另外,有些人學(xué)外語學(xué)了半桶水。在面試時便喜歡時不時地夾雜一兩個英語單詞,以顯擺自己的英語能力,但這樣賣弄是很危險的:若是碰到主考官隨即用英語和你接碴兒,你豈不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八:不分對象地亂倒苦水
求職不是訴苦會,更不是救助會。有些求職者在面試時沒有擺正自己的位置,人家一提問,便借回答之際大倒苦水,又是自己曾經(jīng)歷這樣那樣的不幸,又是難忍家庭負擔之重云云,以為這樣能引起主考官的同情,殊不知這樣做不但得不到人家的同情,反倒讓人倒起胃口!人都有倒霉的時候。有的人心理承受能力差,一遇到倒霉事就唏噓感嘆,成天嚷著世道不公,并擺出一副苦大仇深的樣子。這樣做或許能換取別人的同情心,但把這一手法一廂情愿地運用到求職面試上,那一定會慘敗。當然,主考官也有同情心,但稱職的主考官絕不濫用這種同情心。逢得面試時大倒苦水者,主考官一般都會一言不發(fā)地點點頭,看上去好像很耐心地聽你傾訴,待你把苦訴完了,主考官充其量會一臉熱情地告訴你:請您回去等通知吧。這一“等”,不定是何年何月呢?
對于面試,很多人都有這樣的一種理解的誤區(qū):面試一測外貌;二測口才。其實,除特殊行業(yè)的特殊要求外,這兩方面是遠遠不夠的。比如講究知識型的用人單位,如果也招來那些只有外貌和口才而沒有真本領(lǐng)的員工,那就無異于買花瓶了?,F(xiàn)在有很多年輕的求職者自以為外貌和口才資質(zhì)不錯,以為在主考官面前能“對答如流”,便可以撈足“印象分”。孰料,恰恰是這號人最有可能被用人單位拒之門外。原因很簡單,在知識為上的今天,用人單位根本不會考慮用這種外在輕浮內(nèi)在無實的人。也就是說,由于你刻意賣弄自己的口才,沒有管好嘴,結(jié)果在急于表現(xiàn)自己的同時也充分暴露了自己知識淺薄的弱點,最終還是那張嘴誤了自己。為此,必須給那些自以為通過口才的表現(xiàn)力來贏得求職成功的人潑點冷水,同時也給這些人指出這8種求職的“嘴忌”。